首页>PET-CT医院>山东

山东省立医院PET-CT中心

  • 指定授权
  • 退改承诺
  • 体检指导

检查价格:8000 元(仅供参考)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设备型号:GE Discovery

服务时间:周一~周五:8:00-16:30,周六:8:00-12:00

医院地址:济南市经五纬七路324号

立即预约

微信扫一扫,预约更便捷

预约电话:4000-211-357

医院及中心介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坐落在山东济南,历经百年风雨,发展成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为一体的省内功能最齐全、医疗服务能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内外知名、山东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医院。现有中心院区和东院两个院区,职工6502人,编制床位3889张。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排名居全国第27位,考核等级为A+;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第47位,所有医疗专业进入科技量值学科排行榜前100强。先后获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智慧健康医疗创新驱动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人文品牌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医院历史悠久,砥砺曲折,从建院伊始便始终与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经历沦陷和战争,屈辱与光荣,从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走到了伟大复兴的新时代。1897年,德国天主教会创办“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这是医院的雏形。随后,数次迁址,先后更名“青岛守备军民政治部铁道部济南医院”、“同仁会济南医院”。1945年日本投降,山东省政府医务所改称山东省立医院,并接管“日本同仁会济南医院”。1948年,济南解放,医院被我党领导的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接管,挂山东省立医院、华东国际和平医院两块牌子。至此,省立医院走进了党和人民的怀抱,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山东省立医院改名为“山东省立第一医院”。1959年,经山东省委批准,医院又改名为“山东省立医院”。1967年被改为“山东省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直到1978年,启用“山东省人民医院”圆形印章。198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医院为山东省红十字会医院。1984年,根据山东省卫生厅通知,正式启用“山东省立医院”。2007年,建院110周年之际,“山东省立医院集团”挂牌,医院在国内率先探索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2019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揭牌,医院迈出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一代代省医人继承红色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荣使命,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动卫生事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智慧和奉献铸就了“精诚仁和”的省医精神,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大医精诚的春秋华章。2021年,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省立医院院史馆被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遴选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是国内综合性医院首家。

  坚持医疗服务是立院之本。多年来,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勇攀技术高峰,不断优化服务,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2021年全院总诊疗438.14万人次,年出院21.6万人次,手术14.6万台次,平均住院日6.23天。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服务绩效评价中,病例组合指数(CMI)、疑难病例占比(RW≥ 2)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医院辅助生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活体肝移植技术、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耳神经与鼻颅底外科手术等国内领先,磨痂术在烧伤深Ⅱ度的应用被国内医院广泛推广。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开展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多学科门诊、特色专病门诊、罕见病门诊、高端国际医疗门诊,以互联网医院为基础打造智慧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诊疗服务。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护理亚专科建设,发展专科护理与特色护理服务,探索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深化内涵、拓展外延、改善服务,连续五年获评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医院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进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培养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落实职称“双自主”评价,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推动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质增效。医院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240人,占在职职工的34.45%,高级职称1520人,占在职职工的23.38%;拥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院士工作站3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人,千人计划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5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4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16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7人。

  坚持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医院以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实际,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按照“错层布局、分层建设、抓优扶强、突出特色”的思路,逐步构建结构合理、优势显著、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现有46个学科学术体系,妇科、产科、内分泌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烧伤科、疼痛科、中医肾病科、临床护理、消化内科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或精品特色专科31个,18个省级临床质控中心设在我院。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跻身复旦大学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耳鼻喉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获提名;心外科、妇产科跻身北京大学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近年来,为响应国家深化医改的新要求,医院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培育建设了一批优势重点学科,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为罕见病诊疗山东牵头医院,建有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山东),积极创建国家内分泌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总目标,医院打造系统完善的医学科研创新体系,制定科研创新发展规划,理顺科研创新工作机制,在完善科创政策机制、科创平台提升、科研立项突破、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屡创佳绩。2020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名中,我院所有医疗专业进入科技量值学科排行榜前100强,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均位列全国第9;妇产科位列全国第16,骨外科位列全国第19。科创平台支撑坚强有力,现有省部级科创平台30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8个以及其他各类省级研究中心12个。已建成6个专病数据库,拟建专病数据库不少于10个。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连续突破。近3年来,国家自然基金连续年立项超过40项,三年总立项128项,优青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重大、重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不断立项,科研经费连续破亿元大关。三年SCI(E)收录论文近2000篇,其中2019年,SCI第一作者第一单位论文收录数量638篇,居全国医疗机构第23位,全省第1位。2020年省自然基金立项128项,居省内医疗机构第一位;2021年省自然基金立项167项,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快速起步,三年实现成果转化29项300余万元,授权专利123项。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工作,理顺教学管理机制,强化师资队伍,改善硬件设施,为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一批批创新能力优秀、临床技能突出、社会认可度高的医学人才。医院教学渊源始于1932年成立的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53年承担着山东医学院60%的临床教学任务。目前,承担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培养任务,是国家级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西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基地和住培重点专业基地(儿科、妇产科、外科、口腔全科)。近年来,医院教学管理体制不断理顺。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架构,涵盖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等医学教育全周期。持续加大教学投入,教学环境和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打造了一支教学意识强、教学本领硬的骨干师资队伍。医院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2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08名,住培指导医师840名、责任导师522名,取得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书865人。每年带教本科见习、实习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及专业医师等近3000名。近5年,毕业博、硕士研究生、住培医师2500余人,150余人获评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坚持国际视野,注重加强与国外医疗机构、科研院校的交流,开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医院和大学建立医疗、教学、科研密切联系,开展人员互访与学术交流。鼓励专家学者外出考察进修学习,提高前沿思维、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此外,医院还通过选派技术骨干、远程医学服务等方式,向坦桑尼亚、塞舌尔、汤加、布基纳法索、乌克兰等多个国家提供医学国际援助,提升了医院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坚持公益导向,切实发挥龙头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担支援欠发达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重要活动医疗保障等的任务,开展志愿服务和惠民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大爱的责任担当。目前,已与省内55家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牵头成立了疼痛、产科等36个专科(病)联盟,入盟的专业科室3500余个,有力推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的实施。挂靠在我院的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实现联网2604家医疗机构,其中省内2520家,省外84家,远程医疗服务省内覆盖率达100%;根据国家需要和安排,承担医疗健康扶贫协作任务,支援重庆14区县、青海省海北州、新疆喀什地区、西藏日喀则等中西部地区医疗机构,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院迅速反应,严密部署,圆满完成了驰援湖北、院内防控、省内指导、国际援助等应急任务。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新阶段,在全面筑牢院内防控体系的同时,医院承担了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新冠疫情医疗救治技术指导任务,是全省有力有序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

  拼搏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将按照上级要求,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充分发挥龙头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推动医院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奋力走在前,开创新局面,为健康山东、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省医智慧和力量。



预约指南
如何预约:

一、提交您的预约信息(微信或表单)

二、工作人员在30分钟之内回复您

三、按照安排好的时间到医院检查


友情提示

一、检查费用到医院再交

二、因为预约人数较多请提前2-3天预约


特别说明

一、PETCT/MR是一项特殊的检查,需要根据检查人数提前配置药物,请务必预约,切勿盲盲目前往医院,没有预约,到了医院也无法做检查

二、药物有半衰期,过期药物会失效,请务必按预约的时间到达医院。

三、如不能按时检查,请至少提前一天通知我们取消您的预约


PETCT检查前注意事项

① 在检查前一天禁酒、禁做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运动,进清淡饮食;

② 到医院进行PETCT检查前,需带齐资料(病史记录、有关情况、影像学检查资料如CT、MRI、ECT等)备查;

③ 检查前需要禁食6小时,即空腹六小时才可以做检查,只能少量喝水。 避免服用高糖类物质,禁饮含糖饮料,糖尿病人正常用降糖药 或胰岛素;

PETCT检查时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排空膀胱,排尿时尽量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和衣裤。

②petct检查前,被检者在注射显像药物后应保持安静,不要走动不说话,可以少量饮水。

③药物注射前后1小时保持放松体位及休息状态,注意保暖,进入检查室时,受检者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

PETCT检查后注意事项

① 尽量多喝水,以利于注射显像剂的代谢而排除体外,一般2-3个小时后,可以将注射到人体的显像剂残留通过尿液全部排除干净;

② 检查后6个小时内建议最好不要接触孕妇和婴儿;

③ 检查后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向PET-CT中心的医务人员说明情况,以便医务人员及时做出处理。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